近日,沈阳铁西区兴顺街道建绣社区内,“五社联动”助力“一老一小”示范项目揭开帷幕一场围绕“一老一小”的民生实践正式启动,民政部门代表、社区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志愿者、慈善资源代表及社区居民近百人参与活动。
社区家门口如何快乐养老?儿童课后照护难如何解决?聚焦民生关切,该项目以中央财政为支撑,依托“五社联动”机制(社区、社会组织、社会工作者、社区志愿者、社会慈善资源),打破传统服务碎片化困境,通过资源整合实现服务精准投送。
项目主办方弘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介绍,联动并非简单叠加,而是通过制度化设计实现分工协同:社区是民生基座,本项目中,永善社区、第一城社区、广场社区、大转湾社区、滨河湾社区积极摸排和发现民生需求,搭建了服务的承载平台;社会组织是中枢引擎,弘善社工机构负责服务项目的专业化设计,资源整合配置和服务督导,是驱动整个项目运转的核心动力源;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纽带,弘善社工们提供专业个案管理与长效跟踪服务,是连接服务与对象、传递温暖的关键人物;志愿者是网络触角,来自不同领域、不同年龄段的项目志愿者延伸了服务的覆盖范围和感知能力,编织起一张广泛传递爱心与帮助的支持网;社会公益慈善资源是补给活水,基金会、爱心企业助力项目开展,注入持续的资金与物资支持。
活动现场进行了签约及授旗环节,标志着五方责任主体进入实质协作阶段。
启动同日,项目迅速转入实践轨道:来自公益服务、社区治理、民生保障等不同领域的16位专家顾问开展了项目研讨会;活动现场,老年群体参与书法、花草灯手工课程,缓解精神孤独;青少年体验辽宁省科技馆带来的趣味科普,弥补课余教育空白。沈阳市图书馆铁西青少年空间分馆提供1000本图书供服务对象免费阅读。
“孩子放假总一个人在家,现在有地方学知识、交朋友,我们放心多了。”一位参与活动的母亲表示。
项目计划在未来一年内覆盖超3560人次,形成可持续服务模式。
据悉,中央财政支持的社会服务示范项目,重在探索可复制、可持续的基层治理经验。沈阳此次尝试,不仅回应本地民生需求,更旨在为辽宁乃至全国提供“五社联动”标准化范式。专家认为,如何持续激发社会组织活力、保障慈善资源长效投入、避免“联动”流于形式,仍是项目面临的关键挑战。
该项目启动后,将深入铁西区、于洪区多个社区开展服务落地。它能否真正成为破解“一老一小”服务难题的钥匙,仍需时间检验,但无疑为民生服务领域注入了新的改革动能。
信息来源:2025年09月04日 辽望·辽宁日报